中文English
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 机构  >   种业管理司  >  美好生活的种子

中国肉牛,牛起来

日期:2021-03-17 作者: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来源:农民日报 【字号: 打印本页

  牛,在我国具有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。

  大约一百年前,山西出土的一具穿有鼻环的青铜牛尊,为我们还原了人和牛之间的有趣往事。这具青铜尊纹饰华美,铸为牛形,鼻孔穿环,可供温酒之用。

  这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,我们的祖先就开启了用牛鼻环驯化牛的历史。

  

  

  历史上,为人拉车,助人耕作,牛推动了我国农耕文化和农业的发展。

 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它依然无私奉献自己,为人类提供最优质的蛋白质。

  从古至今,牛默默陪伴人们上千年,在人类历史社会的每个发展进程中,默默耕耘,任劳任怨。中国牛,理应获得我们的尊重和赞誉。

  牛的力量托起了人类农耕文明的昌盛,一个又一个肉牛品种,也推动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牛肉美食文化和肉牛产业的发展。

  “小铁环”带出“大变革”,中国肉牛的驯化和演变

  大约8500-10500年前,牛经过驯化由南亚、西亚迁入我国,从此定居下来。

  三千年前,一个小铁环带出了大变革,牛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。

  在农耕时代,牛的地位举足轻重,甚至成为了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标准。《风俗通义•佚文》讲到,“牛乃耕农之本,百姓所仰,为用最大,国家之为强弱也。”

  作为耕田犁地的一把好手,牛是如何从田地走上人们餐桌的?

  在那时,用牛耕地可以,吃牛却是万万不可。据记载,自周朝起,律法明令禁止私宰耕牛,在一些朝代,胆敢吃牛,那可要大刑伺候。

  后来,随着机械化、现代化的时代来临,牛逐渐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变,屠杀耕牛禁令解除,垂涎欲滴的食客们欢欣鼓舞,民间牛肉美食蔚然成风,从此开启了中华牛肉美食及饮食文化的发展史。

  在人类喜食的三大肉类中,相对于猪肉和禽肉来说,牛肉是一种更高级的存在。牛的不同部位肉质等级差别很大,它们直接与价格挂钩,也都有不同的吃法。

  

  

  从古至今,国人对牛肉热情日益高涨。近些年,国人牛肉消费量逐年增加。2019年消费量为832.93万吨,较2016年增长11.36%,人均消费量也逐渐上升。

  中国肉牛育种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

  引入“世界级”优势品种进行本土化培育,加速本国肉牛品种的改良和优化,是各国通行做法。作为全球肉牛品种中的“种子选手”,凭借良好的生产性能,西门塔尔牛、安格斯牛、夏洛来牛等走进了世界大部分国家,成为世界上存栏数量较多的肉牛品种。其中,西门塔尔牛体格大、长得快、产乳量高,各国争相引进开展本土化培育,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荷斯坦牛的分布范围最广的牛品种。  

  近年来,德、美、法等国家通过引入西门塔尔牛,结合本国市场发展需求,选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德系、美系和法系西门塔尔牛等。

  19世纪中期以后,瑞士、英国等国家就陆续选育出了专用肉牛品种。而在我国,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,多批专用肉牛品种才开始从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等国引入,系统改良本地黄牛。从“役用”到“肉用”的转变,我国比国外晚了近1个世纪。

  

  

  2011年,原农业部发布实施了《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(2011—2025年)》,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,地方品种改良、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选育水平逐步提高,大联合、大协作的现代肉牛联合育种拉开序幕。

  与此同时,先进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让肉牛新品种选育步入了“快车道”。《齐民要术》中记载,古人“识牛”只能靠眼看手量。在上千年后的今天,通过后裔测定和全基因组选择,这种选择变得更加奇妙和简洁。

  小牛一生下来,抓几根毛就可以“预知”这头牛的体格和性能,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,降低了育种开销。就如同一个奇妙的基因魔术,找到决定产肉率、繁殖性能背后的基因组,就可以实现更精准的选育。

  随着肉牛育种步伐不断加快,一批自主培育新品种不断推向市场,支撑肉牛产业蓬勃发展。数据显示,我国牛肉产量已由1980年的26.87万吨提升至2020年的672万吨,跃升至全球第三位。

  

  

  但差距也不可否认。我国肉牛育种工作起步较晚,育种体系不健全,品种登记、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工作薄弱,数据积累少,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进展缓慢,地方品种、培育品种肉用性能与国外相比总体偏低。

  

  秦川牛(地方品种)公牛成年体重比西门塔尔牛、安格斯牛(引进品种)分别低46%和23%,

  育肥日增重分别低6%和42%。可见我国肉牛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。

  中国肉牛,未来一定牛

  红烧牛肉面、西湖牛肉羹、水煮牛肉、夫妻肺片……在中国美食文化中,牛肉美食虽是后起之秀,但喷香四溢、嚼劲十足的美味感受牵动着无数食客的心和胃。在中国牛肉美食文化和肉牛产业的蓬勃发展的背后,我国本土肉牛品种功不可没。

  我国拥有丰富的牛遗传资源,现有55个普通牛地方品种、27个水牛地方品种、18个牦牛品种(世界上95%以上的牦牛在中国)和1个大额牛品种。

  在优势品种的“本土化”过程中,我国地方品种的优势特色被充分利用起来,陆续育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、蜀宣花牛、夏南牛、延黄牛、辽育白牛、云岭牛等兼用、肉用新品种,成为国人舌尖上的美味。

  Q小贴士

  四个月前,一场“香艳无比”的牛肉品鉴活动吸引了全国“牛人”的关注。在首届中国牛·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,鲜嫩多汁、香气四溢的牛肉美食冲击着到场食客的眼球和味蕾,而此次活动的主角就是来自我国本土的肉牛品种。

  在此次鉴评过程中,包含了48项“严苛”的评价指标,鉴评专家还专门“定制”了更符合我国牛肉消费习惯的评判体系。

  最终,渤海黑牛、郏县红牛、新疆褐牛、云岭牛、晋南牛、鲁西牛、文山牛和夷陵牛被评选为“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”,平凉红牛获得品质特别奖。   

  

  新品种的育成来之不易。相较于其他畜种,“一年一胎,一胎一犊”的超低繁殖效率让肉牛选育漫长且艰辛。纵观全球肉牛发展史,世界上主要肉牛品种的持续选育时间长达几十年,甚至超过百年。

  不夸张地说,培育一个肉牛新品种,就是育种家们的“毕生”追求,而新品种育成后的不断优化提升,更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“接力赛”。

  一边是差距,一边是需求,如何更好地满足美好生活对中国肉牛的期许?未来一段时间,要聚焦不断提高肉牛生产效率和牛肉品质的目标,充分挖掘我国地方品种的特色优势,聚焦少数优势品种开展持续选育,用好本土资源;继续开展西门塔尔牛、安格斯牛等世界优异品种的本土化选育,用好引进资源;还要培育专用肉牛新品种,发挥中西融合优势,让“中国牛·优质牛肉”大放异彩。

  以往,我们常用“老黄牛”来形容吃苦耐劳、勤勉肯干的老实人,但从中国牛一路的演变过程来看,中国牛却是一只求新求变的“拓荒牛”,不断吸纳“新鲜血液”,自我完善,发展壮大。

  我们相信,在未来,我国自主培育的优秀品种也会成为“世界名牛”,中国牛也将带着我们的牛肉美食和饮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,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